可持續減貧發展與鄉村振興科學論壇在京召開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麵勝利。2022年2月25日,時值黨中央國務院宣告脫貧攻堅取得偉大勝利一周年之際,為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明確新時期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需求、新目標,日本vs新西兰波胆预测 (以下稱中科院地理資源所)舉辦了“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專家研討會”。2023年2月25日,時值兩周年之際,為進一步交流成果、推進創新、支撐決策,由中科院地理資源所、“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ANSO-APRD)、國際地理聯合會農業地理與土地工程委員會(IGU-AGLE)聯合主辦的“可持續減貧發展與鄉村振興科學論壇”在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召開。會議舉行了國際地理聯合會(IGU)頒獎儀式,舉辦了可持續減貧發展與鄉村振興專家研討會與專題論壇、發布了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大數據平台(國際版)。“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秘書處高級事務主管賈波,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主席Michael Meadows院士,IGU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傅伯傑院士,IGU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周成虎院士,原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中國農業大學樊勝根教授,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國友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ANSO-APRD主席劉彥隨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副秘書長、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何書金研究員,西南大學國土資源研究所所長、“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獲得者廖和平教授,臨滄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紹軍,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協黨組書記李文明,滄源佤族自治縣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張榮康,鹽池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白薑江,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西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等單位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和地方政府代表參加了會議。
論壇分為開幕式、論壇學術報告、大數據平台發布、專題學術研討報告、與會專家自由發言等5個環節。論壇開幕式由張國友研究員、劉彥隨研究員分別主持。首先,舉行國際地理聯合會(IGU)頒獎儀式,對2022年獲得IGU各類獎項的中國獲獎者進行了現場頒獎。2022年7月18-22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並頒發獎項,但中國學者並未到場參與頒獎儀式,因此於今日補充頒獎儀式。張國友研究員代表IGU宣讀了“國際地理聯盟100周年大會”獲獎的中國學者名單,IGU主席Michael Meadows院士充分肯定了中國地理學者的傑出成就和中國地理學的重大貢獻,並一一宣讀了頒獎詞和為獲獎者頒發了證書。IGU最高榮譽獎獲得者秦大河院士、傑出實踐獎獲得者劉彥隨研究員、青年學者獎獲得者王帥教授和楊園園副教授接受了頒獎,並分別發表了獲獎感言。賈波高級事務主管、Michael Meadows院士、張國友研究員分別代表論壇指導單位為論壇開幕致辭。
論壇學術報告分為兩部分,分別由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區域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龍花樓研究員和ANSO-APRD秘書長、IGU-AGLE秘書長李玉恒副研究員主持。賈波高級事務主管、Michael Meadows院士、周成虎院士、樊勝根教授、傅伯傑院士等5位特邀專家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論壇學術報告內容及主要觀點:①ANSO秘書處賈波高級事務主管以“助力可持續發展——ANSO在行動”為題,介紹了ANSO的成立背景、2022年ANSO各項工作,重點總結其發展、作用、麵臨的諸多挑戰和未來發展計劃。②Michael Meadows院士以“Poverty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為題,梳理了全球可持續減貧的現狀、進展與挑戰,以及走向鄉村振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為地理學是一門能夠真正指導實踐、推進工作的科學,是實現可持續減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學科。③周成虎院士以“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大數據的應用實踐”為題,對精準扶貧、智慧農業、鄉村地理、地理學與大數據的關係進行了全麵梳理和係統解析,認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是地理學者的重要使命,在一切都可以數據化的地理世界,擁抱ABC(AI、BigData、Cloud Computing),發展人地係統科學。④樊勝根教授以“轉型農食係統助力鄉村振興”為題,總結了現階段鄉村發展麵臨的諸多挑戰,認為農食係統與鄉村振興關係密切,轉型農食係統有助於鄉村振興,並提出了未來鄉村振興的階段性目標及其可行方向。⑤傅伯傑院士以“區域與全球可持續發展路徑”為題,從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切入,厘清了區域尺度推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本脈絡,結合全球尺度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路線圖,係統闡述了地理學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及未來發展的前沿方向。
在平台發布階段,ANSO-APRD主席、中科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農業地理與鄉村發展研究團隊負責人劉彥隨研究員主持發布了“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大數據平台(國際版)”,中科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大數據分析中心主任王黎明研究員進行了平台介紹。該平台開發依托“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ANSO-APRD)”項目支持和專家團隊優勢,平台應用具備全球減貧與發展概況、減貧與發展數據采集、減貧與發展數據分析、減貧與發展典型案例、減貧與發展故事講述、係統定製開發與響應六大功能,將全麵支撐ANSO-APRD開展麵向南亞與東南亞、中亞與西亞等研究基地的跨區域減貧項目合作與模式推廣,為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以及世界相關國家和地區實施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動態監測、成效評估與規劃決策提供係統支撐和技術支持。Michael Meadows院士、傅伯傑院士、賈波高級事務主管、樊勝根教授、何書金主任、劉彥隨主任共同為大數據平台發布。
專題學術研討報告由ANSO-APRD臨滄示範基地主任、西南大學廖和平教授和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土地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王介勇研究員分別主持,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李文明、鹽池縣白薑江副縣長分別彙報了滄源基地、鹽池基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方麵的成效,周國華教授、喬家君教授、胡守庚教授、廖和平教授、胡銀根教授、李玉恒副研究員、王國剛研究員、李裕瑞研究員、劉彥隨研究員等11位專家學者做了學術報告。與會專家研討階段由李裕瑞研究員主持,陳秧分研究員、海山教授、王國剛研究員、王黎明研究員、王永生副研究員、遊獵副教授等與會專家分別回顧了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過程中精彩曆程,並對中國未來鄉村振興的充滿了美好願景。
專題學術研討報告的主要觀點及內容:①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協李文明書記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成效,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為題,介紹了滄源佤族自治縣2022年的工作成果,從黨建引領,堅持“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成果,持續抓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製;提質增效,推動產業蓬勃發展等方麵對過去工作進行了總結,並從精準施策完善報複機製、宜居宜業建設和美鄉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持續促進農民致富增收等方麵對未來工作進行了謀劃。②鹽池縣副縣長白薑江以“鹽池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情況彙報”為題,介紹了鹽池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取得的成績,總結了四大銜接、四大保障、四大目標的經驗規劃,並對未來鄉村振興提出了構想。③湖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周國華教授以“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動力機製與推進路徑”為題,闡述了縣域經濟的重要性、縣域城鄉融合的研究進展,分析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動力機製。④河南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喬家君教授以“鄉村振興成效評價及提升路徑”為題,從研究背景、理論框架、水平評價進行闡述,認為綠色鄉村發展仍然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村創新能力的提升仍然在鄉村產業發展中占據重要的位置。⑤中國地質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胡守庚教授以“城鄉土地利用優化與鄉村振興”為題,分析當前主要矛盾並審視“新要求”、挖掘城鄉土地利用視角“新問題”、探索土地利用優化“新方案”三個方麵論述,得出了縣域層麵應以土地要素為切入口、村域層麵應以吸引人群為出發點的結論。⑥廖和平教授以“脫貧地區鄉村減貧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實踐”為題,分析了鞏固脫貧成果時期關注的重點任務,挖掘了時期的目標任務調整、工作方式、政策機製轉變的內在邏輯,詳細介紹了重慶市武隆區、豐都縣三建鄉、巫山縣下莊村三個案例的成功經驗。⑦華中農業大學胡銀根教授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第三方評估技術與方法初探”為題,從考核背景、考核辦法及工作亮點三個方麵,形成了對鄉村振興第三方評估的基本認識和初步實踐經驗。⑧李玉恒副研究員以“How Human Capital Prevents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Transmission in Rural China”為題,聚焦教育人力資本對農村相對貧困代際傳遞的影響,構建了農村多維相對貧困評價指標體係,從性別和區域兩個視角揭示人力資本對農村多維相對貧困代際傳遞影響的異質性。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科技處處長王國剛研究員以“中國農業食物係統風險評估與韌性提升”為題,總結了中國農業食物係統供給保障現狀與挑戰,確定了農業食物係統風險識別指標體係及評估方法,探索了農業食物係統風險管控與韌性提升的關係,提出了國家食物安全風險管控體係建設思路。⑩李裕瑞研究員以“全球鄉村發展機製與中國鄉村振興模式示範”為題,梳理了全球鄉村發展範式的演變,總結了鄉村係統與鄉村發展的機製,解析了農業在國家經濟係統中的角色變化,並詳細介紹了在寧夏鹽池縣開展的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工作。
劉彥隨研究員作總結報告,以“全球化鄉村可持續發展挑戰與創新路徑”為題,剖析了全球化鄉村發展麵臨的難題與問題,梳理了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典型模式與案例,解析了全球化鄉村發展的創新機製和路徑,以及中國地理學者服務全球減貧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機遇和使命。
本次論壇提出了將2月25日確定為“地理學服務重大戰略日”的初步倡議,通過定期召開年度論壇的形式,深入交流服務國家戰略研究的最新成果、麵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最新實踐,創新發展“地理戰略學”和“鄉村振興學”。呼籲廣大地理學者特別是鄉村地理學者直麵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充分發揮地理學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色優勢,站在全球可持續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度,推進專業領域、不同區域的相關科研團隊的深入合作與網絡化基地建設,為專業研究服務社會、服務國家戰略和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做出積極貢獻。
IGU主席Michael Meadows院士與部分獲獎者合影
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大數據平台(國際版)發布儀式
附件下載: